一、目前企業情形
1:對于企業來說,生產成本的不斷增加,人工費用不斷上漲,融資成本增高,市場銷售疲軟,所有的制造業都在尋找出路,使自己的企業既有訂單,同時也有利潤,建立精益化生產系統,在保證能源和加工設備供給安全可靠、高效的基礎上,通過對能源消耗、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監控、信息化管理,降低企業生產成本,對企業的經營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,通過“精益化生產系統”的引進,大幅度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同時使其利潤最大化。

2:河南省科電電氣自動化有限公司定制開發更有針對性的企業“精益優化系統”,包括各類生產過程的控制、設備故障預警,因此,建立企業“精益優化系統”,是深化企業管理、維護企業的正常運營具有重要意義。
二、產品主要特點
1)對廠區的用電、氣、水等設備,實現在線監測,智能化管理;
2)自主研發的DA采集器,通過以太網,對電、水、氣、PLC等設備實現數據采集;
3)為工廠建立統一的能耗和設備監控管理平臺,實現對單臺設備,關鍵設備能耗統計分析和管理,實現對能耗的分類,分項統計;對關鍵設備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,并形成報表,便于智能管理;
4)通過能耗數據分析,發現能耗黑洞;
5)為節能改造指明方向,并驗證節能效果;
6)通過能耗公示鼓勵先進、督促落后;
三、企業加強能源企業精益化生產系統的建設模式:
1) 能源采集
建立能源管理平臺,實現對電、水、氣、油、汽等動力設備能源消耗數據進行采集。把工廠所有設備運行狀態做自動化、智能化數據通訊。
2) 能源審計
建立企業能耗指標體系,利用采集的能源數據逐步實現能源審計。
3) 節能改造
通過對能耗數據進行分析,提出節能方案建設,實施節能改造。
四、達到的效果
1.實時數據采集
通過多協議數據采集網關完成企業各廠區的實時數據采集。
2.生產過程安全監控
對采集到的數據通過生產流程圖、數據列表、曲線圖等多種方式展示,并將安全報警融入其中,及時發現生產運行中的問題,并提供解決方法。
3.性能分析及優化
通過性能指標的計算模型,由計算引擎自動計算性能指標,同時建立性能優化模型,深入分析生產運行和能耗情況,且通過系統獲取優化方法,指導生產運行。
4.可量化的運行考核
建立考核模型(包括小指標考核模型和超限考核模型),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該模型計算各班值(甚至到監管人員)的日、月考核得分,成為獎罰的主要依據。
5.能源綜合管理
包括能源計劃管理、能源消費與產出統計與分析、能耗指標實時分析、能耗水平在線識別、能源數據預測預警、基于代價的節能優化方案與措施、能源審計等。
6.能效對標
實現廠級、設備指標、工藝指標的多種對標,包括限額對標、先進值對標、同比變化對標、競爭性對標等。同時根據企業的實際實時還可以實現針對工況變化的動態對標
7.耗能設備管理
實現耗能設備的基本檔案管理,設備的能耗水平識別,淘汰設備的智能診斷等。
五、效益分析
某企業年產值3.2億元,除去原材料采購后,企業/月生產制造成本占到了330萬---400萬,即年生產制造成本達到4000萬,用科電自動化“精益化生產系統”投資400萬,第一年為企業綜合節能達到15--28%,第二年為企業可能達到8--13%,即進行有效的能耗分析,協助企業實施精細化管理,減少員工,有效工作時間大幅提高,使用壽命增長。
同樣的產品,在保證質量和材質的情況下,同行業生產成本為300元/噸,使用科電“精益化生產系統”后,生產成本可降為180-240元,因為生產制造過程精益化控制,電、水、氣等能源消耗在最佳值,生產管理人員精簡化,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浪費,保障企業的利潤。